“军地民”三方协同管理机制基本建立,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、低空飞行服务保障等方面构建起各方分工明确、协同高效的工作机制。
建设一批通用机场和起降场、起降点,基本建成安全高效、互联互通的地面基础设施网络,核心区域低空智联基础设施建设完成。
低空经济规模超过3000亿元,基本形成广州、深圳、珠海三核联动、多点支撑、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,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。
布局一批省级创新平台,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—2家。攻克一批低空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,基本实现低空产业链自主可控。
全省通用飞机飞行达到15万小时,无人机飞行达到350万小时。在城市空中交通、低空物流、全空间无人体系等试点示范取得积极进展。
加快《广东省通用机场布局规划(2020—2035年)》布点的通用机场建设,推进停机库、能源站、气象站、固定运营基地和航材保障平台等地面保障设施建设。各地市结合实际编制本地区无人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,按需建设小型起降点、中型起降平台、大型起降场,形成多场景、多主体、多层次、有人机与无人机兼顾的起降点网络。引导已建成的通用机场和起降场完善低空保障能力,逐步补充充换电等新能源基础设施。加强通用机场和起降场集约利用、兼容共享,避免重复、低效建设。鼓励现有和新建的住宅、商业楼宇建设低空基础设施。(省发展改革委牵头,省住房城乡建设厅、省交通运输厅、省能源局、省气象局配合)
根据全省飞行服务站布局规划,完善通信、导航、监视等相关配套设施网络建设。各地市要以应用场景需求为牵引,因地制宜、务实有序推进满足本地区无人机应用需求的低空智联网建设,并与省相关平台实现互联互通。加快5G及5G-A(通感一体)、北斗、卫星互联网、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(ADS-B)、雷达等技术融合,完善低空通信、导航、监视、识别、气象、反制等配套设施网络,整合各市感知数据,逐步建设完整统一、服务全省的低空智联网。建设完善多层次的算力供给体系,满足规模化低空飞行中异构、高密度、高频次和高复杂度的感知需求。针对管制区域和重大活动开展要地低空防御建设。(省发展改革委牵头,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公安厅、省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、省通信管理局、省气象局配合)
建立健全低空经济产业安全保障相关制度,严格规范空域使用、飞行活动、设备制造等活动环节。加强对低空飞行器设计、生产、进口、飞行和维修等活动的规范化管理。(省工业和信息化厅、省公安厅、省市场监管局、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按职责分工负责)
来源:广东省人民政府网站,转载以传播知识为目的,如有侵权或违规,请联系我们删除
公司总部
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留学生创业园1园西区
联系我们
400-8838-169